電解拋光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會對電解拋光產生很大的影響,隨著電解液溫度的升高,極限擴散電流逐漸增大。當溫度高于90度時,表面拋光的初始電流密度高,陽極銅片溶解速度過快。
因此,銅片表面容易出現點狀或條狀腐蝕。電解液溫度低于60℃時,傳質過程緩慢,拋光初始電流密度過低,陽極銅片溶解速度慢,溶解的離子不能迅速擴散出去。容易在陽極表面形成銅離子與HEDP的多核配合物,導致銅片表面出現藍色沉淀膜或麻點。因此,任何電化學拋光液都有一個適宜的拋光溫度范圍。對于HEDP電拋光銅,適宜的溫度范圍是70-80度。
如何排除電解拋光故障?
1、新配制的電解液拋光后出現一點腐蝕,主要是電解拋光液供電不足。需要繼續通電電解處理,直到藥液呈微綠色。
2、新電解液拋光后的光澤度不理想,這是鎳離子不夠,添加劑少或者為了溶解好而添加,溫度低造成的。繼續通電,將添加劑充分溶解后再加入或提高拋光溫度即可解決問題。
3、零件凹部與吊架接觸點附近的黑灰色不可見,是由于零件接觸點與夾具之間的阻擋,切斷了該部位的電源線,改進夾具位置可以解決這個問題。
4、拋光后零件表面模糊是因為電解液密度過高,清洗不夠。調整密度,用熱水清洗。
5、拋光件出槽時表面有大的凹坑和裂紋。原因是原表面本身有缺陷,粗糙度低,應加強空白檢驗。
以上是排除電解拋光故障的方法,拋光時應盡量攪拌電解液,減小電解溫差,義保證適宜的拋光條件。